【随笔】芳华易逝,人性永恒

2017-12-28



芳华易逝,人性永恒
人性永恒



冯小刚导演的《芳华》正在各地影院上影,网络上好评如潮,或感同身受,或感慨万分。我也不能免俗,体会了一把芳华逝去的爱恨情伤。

《芳华》的热影是因为它触动了许多,特别是从那个时代走来的人心中那片柔软。作为一名普通的观众,实在没有资格去评判电影的好坏,只是感叹于人的一生,芳华易逝,但对于人性的认识和讨论却是永恒的话题。


他是当今谁也不需要,谁也不尊重的人,这种人就叫好人


这个世界不能说不需要好人,但好人得不到尊重却是实事。因为像刘峰这样的人,一旦你帖上了“好人”、“活雷锋”的标签,那你做任何的好事都是理所当然的,才有了刘所做的一件件好事,对于旁观者来说那就是习以为常后的冷漠,每个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自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好人,没有什么应不应该,合不合适。

人对于事物的判断,总是有双重标准,哪怕你一辈子做好事,只是做了那么一件“坏事”,你就配不上“好人”的称号。好人做了一件坏事就是“罪大恶极”,坏人做了一件好事那叫“浪子回头”,这就是人性。所以穗子才对刘峰有了“他太好了,好得缺乏人性。在我眼里,人总得有点儿人性,有点儿人的臭德行。”的评价。


一旦发现英雄也会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人群会格外拥挤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从未停歇过是“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的争论,“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他有着令人憎恨也令人热爱,令人发笑也令人悲悯的人性”,每个人都有向善的一面,也有自私的一面。刘峰在将学习的机会让给战友时也有着不想离开林丁丁的考量,在战场上不怕牺牲也可能只是对自己遭遇的一种抗争,用牺牲来证明自己仍是一个英雄。更不说旁人在英雄落幕时的落进下石了,一方面有英雄也只不过如此的幸灾乐祸,更有着当自己投出一块石头后仿佛自己比英雄还高尚的自我认定。

善良的人都信奉“恶人该遭其报,善者当享天年”,所以网络中有许多人都在为刘峰不平。其实善良的人之所以善良,只是他们内心的一种价值认定,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他们从没想过自己是否会被善待。一个人从结果去判断自己是否做一个善良的人,那他永远成不了善良的人,至少不能一生都只做好事。恶人未必有恶报,好人未必都善终的比比皆是。刘峰对自己的处境也不是没有微词,只是他把自己和长眠的战友比,怎么能说自己过得不好?这才是善良与可恶的区别。


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


作为影片的另一主角何小萍,其实她的一切遭遇从她的出现就已经注定,从小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她自卑的个性,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人就是这样,逢善欺,逢恶怕,在遇到比自己弱小的人面前表现自己的“强大”也是一种人性。庆幸的是何小萍也是善良的,她想成为英雄,也只是想别人不再瞧不起自己,但当她真成了英雄,才发现自己不适合做英雄,也做不了英雄,回归平凡才是她最好的归宿。也不只是她始终不被善待,才珍视善良,只有善良的人才会真正珍视善良。也才有了最终她与刘峰的相濡以沫。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相守才是最温暖的承诺”。这,是刘峰和何小萍最好的结局。



注:图片来源与网络





感谢您的关注

如果感觉本文有那么一点价值,请高抬贵手分享给更多的人。但转载请注明出处!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