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让“培训”助力教师的专业成长
正文:
参加培训一直是笔者工作之余最乐意做的事,因为培训能让人更快地专业成长。回顾自己参加培训的经历和自己对学校教师培训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有收获,有喜悦,也有些许迷惑……
近年来,我国对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越来越重视,教师培训成为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方式之一。“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出台, 将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国培计划的实施为教师培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促进了我国教师培训体系的不断完善,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毋庸置疑,国培计划为提高我国教师的综合素质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作为一个学校的管理者,笔者一直认为开展教师培训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本校的教师培训工作也一直在强力推进。多年的工作实践中,不论是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还是具有自己特色的校本培训,为本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成为本校教师的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笔者其实就是教师培训的受益者,是从教师培训中成长起来的年青校长。
笔者第一次参加培训是2005年宿松县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当初培训中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培训班优秀学员。培训结束后笔者立即将培训中获得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大胆地运用于实践。其项目实践作品《多姿多彩的几何图形》获得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国家级创新应用奖。从此笔者在初中数学教学领域崭露头角,安庆市优质课评选一等奖、安庆市数学骨干教师。2008年论文《未来教育开创学校教育的未来》入选由教育部、中央电教馆和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培训推进应用,创新引领实践”——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教师论坛论文集,并在论坛举行期间,代表安徽省对宿松县和河塌初中的“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及创新应用做了全面的展示,得到与会专家的充分肯定。正是由于个人取得的成绩得到全校教师的认可,2008年被学校教师推选为副校长,2011年任校长,成为宿松县最年青的初中校长之一。
自身的成长经历让笔者懂得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不断的学习,而好的“教师培训”项目是学习的重要舞台。而且自身的专业成长是自己的个人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基础。于是笔者从做副校长开始就一直积极推进学校的教师培训工作和学校教科研工作。
1用制度规范教师参加培训行为
一个学校的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成长除了自身综合素质,培训是一条能让教师快速成长的重要途径。但不能否认的是,由于多种原因,现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为了能让教师能更好地参加到培训中来,能让培训取得更好的效果,近年来,本校先后制订了学校的《培训考核方案》、《校本研修五年规划》、《教科研考核办法》《培训和教研成果奖励办法》等,将教师参加培训和教科研活动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用制度引导教师们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教科研活动。
2身体力行影响教师
笔者自身成长经历就是一本很好的教材,我用自己的经历也影响到一大批教师,让更多教师明白参加培训是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而且在我做了校长后仍然没有停止自己学习的脚步。在近年来我多次向教育局申请参加了许多培训。如“2012-2015年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国培计划-安徽省初中校长混合研修项目”、“教育部农村校长助力工程项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等,让自己的教育理念、管理水平、专业成长都上了一个个台阶。同时连续三年来,在每个学期我都会结合学校的校本研修规划,至少亲自给教师进行培训两次以上。同时他还常常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教师培训项目,至今河塌初中每个教师都参加了一个项目以上的培训。
3抓住教育信息化的契机,拓展培训渠道
主管部门的培训项目毕竟有限,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不系统,缺乏理论高度。因此近年来在学校大量打造教育信息化之时,我们不断拓展培训的渠道,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在学校官网上开辟了校本培训专栏,在学校微信公众平台中定时推送培训资源,让教师能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开展学习。目前我们正在筹建学校的慕课平台,其中教师培训资源也将是我们重点建设内容之一。
正是我们对教师培训的重视,本校的教师专业水平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近年来从培训和教研中走出了许多名师,也让本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一个台阶,使得在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学校学生数锐减的今天,河塌初中成为宿松县唯一一个保持学生千人以上的农村初中,也是宿松县唯一的农村市级示范初中。现如今,本校全体教师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路上迈着坚实的步伐。
在取得不少成绩的同时,一路走来,我们有欢笑,也有艰辛,在行动中不断遇到的困惑。虽然在不断培训和教研中,教师们得到了成长,学校在稳步发展。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对我们的做法有意见、有想法,也使学校工作遇到了瓶颈。我们一起剖析过原因,大体主要有:
1当前的农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缺失
由于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长期以来投入不足,乡村教师队伍面临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困境。过低的待遇让农村教师找不到认同感,逐渐下降的社会地位让老师们迷失了方向。试想一个找不到职业幸福感的教师,能机械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就不错了,参加培训,提升自己的内动力逐步减弱了。
2过重的教学负担和社会压力让教师无暇顾及自身的成长
当前农村学校优秀一点的教师教学任务都很繁重,以河塌初中为例,教学效果好些的教师要担任班主任、带两个班语文或数学的是正常工作量。如此重的教学工作,还让他们抽时间参加培训,实在有些强人所难。而且现在学生思想、安全等方面的工作更是让老师们如坐针毡,哪有精力考虑自己的专业成长呢?
3适合农村教师的培训项目缺少
虽然现在的教师培训项目越来越多,特别是”国培计划“开展后,许多培训的质量大大提高,但真正适合农村教师的针对性培训项目还是缺少。培训内容缺少系统性,培训方式无法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加上当前教育理论与教育评价体系的不配套,让老师不能真正将培训学习的知识用于教学实践,也让教师没有参加培训的动力。
4教师培训只能做到“锦上添花”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说过,优秀教师不是培训出来的。笔者也认同这个观点。一个优秀教师首先是他具有优秀的潜质。他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的精神,努力工作的态度,勤奋好学的习惯,开拓创新的能力,这样的教师参加培训才真正有效果。许多教师的成功很大程度就源自自身的这些特质。所以客观地说单靠教师培训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还是显得力量单薄。吸引高素质人材加入教师队伍才可能是解决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不能否认的是,当前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还是存在制度不健全、评价体系不科学、区域发展不均衡等多种矛盾。但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渐渐落实,《中高考改革方案》的逐步落地,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希望。特别是《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更是给农村教育打了一支强心剂,让我们有信心在希望中坚守着。
同时笔者希望今后我们的教师培训能更贴近教师的内在需求,让一线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得到尊重,教师最需要的应该是由实践性知识构成的实践理论。确立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培训要帮助教师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教学实践问题的本质,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局限和不足,促进他们深入反思自己的实践,进而形成和发展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和理论。更重要的是让教师成为教育改革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让我们的教师在培训中找到认同感,在工作中找到幸福感。让“培训”更好地助力于老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1、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
2、《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培训》华中师范大学 张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