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育人育德 促学至精 举家校之力 育一流人才
育人育德 促学至精 举家校之力 育一流人才
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
今天,我们河塌初中在这里隆重召开家长会,在此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向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来我校参加家长会的全体家长表示热烈的欢迎。你们能按时到会是你们对孩子的真情关爱,更是对我们工作的莫大支持。在此,我既对大家关心学校教育、支持教育工作、关心孩子成长的行动表示衷心地感谢。但是我又说句可能让大家不高兴的话,我感觉又不用感谢你们,因为你们对孩子的关心是应该的,这是我们每一位做家长的职责。
刚才我校各部门的同志就学校的教学工作、德育安全工作,生活保障工作详细地向家长们作了汇报,在此我不重复了。昨天政教处的同志让我今天做个发言,昨晚我想了很长时间,与家长们交流点什么呢?这段时间网络上正在热炒几件校园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的事件,前几天我针对这些事件也写了一篇文章,今天与大家的交流我想从这些事件说起,今天晚上我们要开教职工会,我也想就这些事与老师们说说。个人观点,可能不全面甚至不正确,敬请家长们原谅批评。
前几天,在我们省蒙城有一所中学发生了一起学生打老师的事件,事件的简单经过是英语考试结束后,老师让同学们交试卷,其中有一个同学不交与老师发生了冲突,引发了五六名同学同时围攻老师,还有不少同学在旁边叫好。接连网络上又传出了相似的事件好几起,有女同学为老师缴了手机围攻老师的,有家长为孩子座位打老师的 。这些事件的发生,网络上对这些事件的评论,甚至官方对这些事的处理方式,在全国老师们心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很多负面的情绪在老师们的心中缠绕。从我校微信工作圈中老师们的反应来看,这些事在我们老师中也有不小的影响,这也是我今晚准备开会的原因,我们必须安抚老师。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关于这些事的文章,文章题目是:《惩戒≠体罚,它是教育的一部分》,大家从文章的题目中可以看出我的观点,我认为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必要的惩戒还是要的,这才能让他们明白做错事是需要承担责任的。当然惩戒的方法很多,如罚劳动、作检查等等,不是只有体罚。我也经常提醒我们老师不要体罚学生,我们应该有更好的方法去教育他们,只要我们把工作做细些,多爱护学生,就我校的孩子们而言,这样的事应该是不太会发生的。
我要说,我校家校关系是良好的,交流是顺畅的,我们家长是非常支持和理解学校的,这也是我校一直以来良好发展的基石。这几天我也在想,如果上面这些事发生在我校,我作为校长应该怎么对待呢?今天我也明确表明我的观点,不管怎样我肯定会站在我们老师一边,老师有错学校、主管部门处理,轮不到家长、更别说学生去侮辱我们的老师,到是我能承担责任要去承担,不能那我就去替老师受过。如果有家长打老师了,今天我也说句粗鲁的话,那时我第一个上。因为我明白这些事处理不好,其实不只是个别老师受委屈的事,如果所有老师都寒了心,这对学校来说是灾难。我们临近的一所学校,过去比我们学校红火,现在没落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其实他们发展的转折点就是从一个家长打老师事件开始的。所以不是我有多崇高,而是我做了这个校长,我不想出头都不行。
今天我与大家交流这些不仅是要表明以上观点,更重要的是想恳请我们家长们不要过分溺爱孩子,有句老话:“一块肉要煮熟了吃”,我也明白现在我们孩子少了,加上不少家长长期在外,总感觉亏欠孩子,所以我们总是无条件去满足他们,哪怕是不正确的要求我们也会无奈去满足。但是我们更应该明白,孩子总有一天是要单飞的,到时不良的习惯会成为他人生路中的拦路虎,爱放在心中,严格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才是比金钱更重要的财富。许多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
因此下面我就良好的家关系和家庭教育,与家长交流两个方面的意见。
1相互理解是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的坚实基础 尊重是和谐家校关系的基础。
徐特立说过:“卑己而尊人是不好的,尊己而卑人也是不好的。”尊重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所以只有家长和老师相互尊重,以诚相待,才可能使双方产生最基本的愉悦的情感体验,才有和谐关系产生的基础。
首先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家长。我们要变教师单向指导,居高临下的关系为教师、家长双向互动、相互学习的关系。教师与家长作为两个有着共同目标的教育者,在探讨教育孩子时,应多协调,少冲突;多联系,少隐瞒;多关心,少抱怨;多引导,少推脱。同时要尊重家长的权益。家长作为学生的监护人,享有与自己孩子受教育的相关权益。如家长应有的知情权、发言权、参与权、子女监护委托权等,作为教师和学校,都应当予以尊重。
其次是家长要理解老师,不能否认的是当前如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过高期望,媒体的不负责任的过渡渲染,主管部门的过往矫正等诸多原因,现在的家校关系有些微妙。所以说我们必须请家长理解老师,家长也要学会换位思考。我们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每天工作多长时间你们家长知道吗?学生在家尤其是假期,你们感觉管理难吗?何况我们老师还要面对几十个孩子?有时候我们的班主任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给家长打电话,有些家长会用自己忙等理由搪塞而不配合。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学生在学校就是学校的责任,出了事情就是学校的事情,也希望我们家长咨询一下,学生的监护人不是学生,是你们家长,我们学校是负的管理责任。当然也不能否认我们教师也应加强自身修养,现在也的确有少数教师自身的价值观存在问题。但我要说这毕竟不是主流,更不是我们学校的主流。去年在湖北十堰校园杀人案发生后,我在为之心痛之余,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更多的是心寒。事件发生后的媒体报道后那么多的评论都是“校长该死,老师该杀”。如果不是杀害了那么多无辜学生,仿佛这个杀人犯还成了为民除害的“英雄”。
不论当前教育有多少问题,学校有多少问题,我们理性的做法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对立和仇视。这结果伤害的只会是学生。让我们欣慰和充满动力的是我们河塌初中有着和谐的家校关系,有着良好的外部环境,有着高度的社会认可度。我也一直用我听到的两个故事激励我们的老师。一是学校有一个老师周末到一外乡镇池塘钓鱼,当地一农民朋友说你是塌中老师,欢迎你常来,但如果你是某某学校(当地学校)的老师我就会立即赶你走了。另一个是学校一个老师在县城早餐店吃早餐时听身后的人在议论,河塌初中真是一个出奇的地方,在如此偏僻的地方,还文武双全,中考考得那么好,足球篮球还那么强(这也许是指学校教师连续三年在县城一足球比赛中获得亚军和季军吧)。事虽小,但真正说明了社会对我们的认可。而我们更希望得到的是你们,我们所有学生家长的认为。 本次家长会有一重要环节就是学校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协议书。刚才有同志向大家详细说明了其中的原由。这就需要我们家长理解和配合。
2通力协同才能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
如果我们问家长:家庭与学校有什么关系?很多家长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配合。”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能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懂得礼貌,但在家却不尊重老人,不太听父母的话;在学校讲卫生爱劳动,可在家什么活都不肯干……于是,孩子上学后,家长就认定教育应该是学校老师的事,家长只要配合老师就可以。然而新时代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涉世不深的学生来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所起的作用都是重大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只有环境不同,教育者不同,没有主次之分,不该是“指导与配合”的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合作型关系。合作是和谐家校关系的完善。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平等、真诚的沟通,最终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建立起互帮互助的和谐关系,才会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
做新时期的新家长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要让学生输在家庭教育上是我们每位家长努力的方向。在此我想引用复旦大学顾晓鸣教授的十大家庭教育理念与大家共勉。
1、学会向孩子学习。孩子因为年龄小,思想比较单纯,思维比较活跃,而成人已形成了固定化思维的模式,在创新精神等方面都不如孩子。
2、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财产。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栋梁,孩子教育的好,就等于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了,而如果忽视了孩子人格的培养,孩子走向了犯罪的道路,不仅危害了他人,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3、教育孩子首先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也是终身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孩子能否成材,家庭教育的基础一定要坚实。
4、学会和孩子平等交流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基石。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家长学习掌握家庭教育方法的过程。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家长不是专业教育家,因此,学会与孩子平等交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才可能有效地达到子女与父母双提高。
5、没有优良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功能,它包含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而家庭教育是其他三种教育的基础,没有基础的工程将是“豆腐渣工程”。)
6、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孩子就象一张白纸,能否绘制出美丽的画卷,关键在于家长。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孩子的问题一般就是家长的问题。
7、现代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改善家长自身素质。家长作为孩子不可选择的终身教师,其自身素质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只有改变和提高家长的各项素质,才能真正提高对孩子的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8、家庭教育要关注孩子的生命成长。孩子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他具有自己独立的个性特征。家庭教育要建立在尊重孩子人格特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遵照科学的育儿方法的基础上,才能使孩子富有个性地发展,才能体现其生命质量。
9、问题孩子的产生主要源于问题家长。问题孩子的产生是因为没有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前提是父母有良好的教育方法。
10、亲子教育要向亲职教育转变。亲职教育是经以教育和学习的方式,而使父母成为称职父母的角色,并协助父母了解子女的身心发展需要,了解子女不适应的行为,与子女建立正向的亲子关系。它包括了父母的教育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两个方面。因此,亲职教育更体现了对父母的教育。 “教子尚须人品高,树直还需勤培育。”孩子的成长,是家庭的事,也是学校的事,更是全社会的事。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教师是孩子最尊敬的人,两者的心愿是一致的。如果两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牵着小手幸福地往前走,该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图画!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2016年5月
希望与广大同仁共同学习,共同提高。